茶与紫砂壶 飞鸿玉饰界 茶文化与家具 茶与时尚潮流 喝茶听故事 茶文化与字画 纤江有水千江月 黑白茶艺师

>> 主页 > 飞鸿文化 > 茶与紫砂壶 >
紫砂茶壶泡茶的好处
时间:2010-07-05 13:52来源:未知 作者:李飞鸿 点击:

 

        数千年来,茶与我们相依相承,消磨着无尽的岁月,“三口为品”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饮茶之道是人类的高雅文化,而优美的茶具则是这一文化的绚丽光环,从古至今,中国的茶具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从广义上讲,茶具可以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多种茶事活动中的用具,狭义上的茶具则主要是指人们饮茶时的用具,紫砂茶具就是指的这一类。
近千年以来,紫砂壶亦俗亦雅,历经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之后,依然古树深根,枝繁叶茂,乃至今日终于大放异彩,为世人侧目。
宜兴紫砂茶具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一种格调高雅、形体浑厚的实用与艺术的综合体,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
宜兴紫砂壶之所以受到茶人喜爱,一方面是由于这种壶器造型美观,风格多样,独树一帜,另一方面也由于它在泡茶时有许多优点。归结起来宜兴紫砂壶泡茶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
第一、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更无茶具本身所带的异味,聚香含淑,色、香、味俱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第二、陈茶不馊,暑天越宿不起腻苔,有利于洗涤及保持茶壶自身的卫生。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贮沸水,立刻倾出,再浸入冷水中冲洗,元气即可恢复,泡茶仍得原味。
据有关专家研究,一般陶瓷茶具,器壁光滑,渗透性差,其凝聚的水珠滴落后,使茶水频繁搅动,容易促使霉菌繁殖,造成茶水发酵。而紫砂壶的陶质壶盖有孔,能吸收水蒸汽,不至在盖上形成水珠,滴在茶水中搅动茶水,加速茶水的发酵。因此用宜兴茶壶注汤,不仅醇厚芳香;而且不易发馊;
第三、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与紫砂壶胎质具有一定的气孔率有关,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
第四、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而且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不会因受火而开裂。
第五、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牋(jiǎn)》中说:“摩掌宝爱,不啻(chì仅仅,只有,常用在表示疑问或否定的字后,组成“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成为奇物。
可以说紫砂茗壶被人们珍爱,完全是由于其具有优良独特的实用价值的缘由。
人们在泡茶饮茶的实践中,对紫砂壶的优越性不断总结,从而不断改进它的结构,使之尽善尽美,完全适合于泡茶饮茶品茶。《阳羡茗壶系》就说过:“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砒,汤力香茗,俾得团结氤氲。”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冯可宾在《岕茶牋》中也说:“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太早则未足,大迟则已过,的见得恰好一泻而尽。”就这样,宜兴紫砂壶自明代中叶勃兴之后,历清代及民国,经过不断的改进,最终成为雅俗共赏,大小适宜,饮茶品茗的最佳茶具。
好的紫砂壶, 通过它的形、神、气,集美学思想、自然韵味、书画艺术、经济价值于一体,给人以平淡、闲雅、质朴、温和等内在心灵感受。与心灵相通的珍品,自然比金银珠宝的价值要高,这便是紫砂壶一直被收藏家珍爱和、誉它为茶具之王的主要原因。
紫砂茶壶的使用和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最著名的紫砂茶具是用江苏宜兴南部和毗邻的浙江长兴北部蕴藏的一种特殊陶土,即紫金泥烧制而成的。这种陶土,含铁量高,可塑性大,烧制温度在1150℃左右。紫砂茶具的色泽,是利用紫金泥色泽和质地差别,如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黄泥呈朱砂色,梨皮泥呈冻梨色等,经过澄、洗,再进行调配,使之呈现古铜、淡墨等色泽。后人称紫砂茶具有三大特点:即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明代时大彬壶,明末清初惠孟臣制的孟臣壶,清代陈鸣远制的鸣远壶,以及陈曼生铭,杨彭年制的曼生壶,还有当代顾景舟制的紫砂壶,堪称紫砂壶中的瑰宝,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紫砂茶壶的保养,俗称养壶,目的在于使壶能更好地蕴香育味,进而使紫砂壶能焕发浑朴的光泽和油润的手感。养壶的方法有很多,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小心使用,保持壶的完整。除此之外,需要做到以下事项:
1.新壶购置回来后,可用细砂布稍加磨擦,千万不要用粗砂布打磨,以伤表皮(有的壶作者在出手时已作处理),先用水用或布洗擦去处表面的尘灰。彻底将壶身内外洗净。无论是新壶还是旧壶,养之前要把壶身上的蜡、油、污、茶垢等清除干净。
2、切忌沾到油污。紫砂壶最忌油污,沾一后必须马上清洗,否则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
3、实实在在的泡茶。泡茶次数越多,壶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会透到壶表发出润泽如玉的光芒。
4、擦与刷要适度。壶表淋到茶汁后,用软毛小刷子,将壶中积茶销销刷洗,用开水冲净,再用清洁的茶巾稍加擦试即可,切忌不断地推搓。
5、使用完毕要清理晾干。泡茶完毕,要将茶渣清除干净,以免产生异味,又需重新整理。
6、让壶有休息的时间。勤泡一段时间后,茶壶需要休息,使土胎能自然彻底干燥,再使用时才能更吸收。 按这六步养亮的壶,虽养成的速度较慢,但亮度可经久,也不褪不怕人的手气触摸。
7、一壶泡一茶。紫砂由于其材料的特殊性,能吸收茶汁,用长期冲泡一种茶的茶壶去冲泡另一种茶必然会引起串味而对品茶造成影响。泡另一种茶时可让上一把茶壶休息养胎,用另一把茶壶冲泡。这样即解决串味问题,又不于休息养胎冲突。如春季适宜喝花茶,可用段泥紫砂壶冲泡,夏季适宜喝绿茶,可另选茶壶冲泡,段泥茶壶则可休息养胎。
如何开始使用新壶?
传统操作方法:(不推荐使用,因为水沸腾时热对流易引起壶盖和壶体的冲撞而损坏茶壶)
° 将壶与壶盖分开,放置在盛满水的干净的容器中,容器要足够大,水要盖没整个壶。
° 容器中同时放入一些茶叶(您想用此壶来泡的茶叶),放在小火上慢慢煮开,小心看护,防止壶与壶盖或容器壁互相撞击而造成破损。
° 慢慢的煮1小时左右,移去火源,让壶仍静置在有水覆盖的容器中,慢慢冷却,放置1天。
° 次日,取出壶,倒去留在壶内的泥沙,清水小心淋壶洗涤。重复以上1-3步骤一次。
° 次日,取出壶,用热水小心淋壶洗涤。经过此番处理,壶中的气孔均已打开,以待使用。
简捷的处理方法:
° 壶中注入新烧开的开水,静置5-10分钟。(注入开水前先用温水预热)
° 再次在壶中注入新烧开的开水,放入1小勺您将使用的茶叶置5-10分钟。倒去壶中水。
° 现在您可以开始使用您的新茶壶了。
如何洗涤使用过的紫砂壶?
° 由于紫砂有其特殊的吸收茶香的功能,请不要用肥皂或任何洗涤品来洗涤您的茶壶。使用完茶壶后,小心倒去壶中茶叶,用热水淋壶清洗即可。打开壶盖使其自然晾干。小心不要让油腻等污染您心爱的壶。切忌用84消毒液等刺激性物质洗涤,被吸进壶胚中泡茶时释放到茶水中有害健康。
茶壶最怕粘上油污搞得脏兮兮的。明人周高起就指出:“若腻滓烂斑,油光烁烁,是曰和尚光,最为贱相,”如果这,就如同让西施蓬头垢面一样。壶体若沾上油污,可用手摩挲擦去,若油污过重,亦可用细布稍沾洗涤剂轻轻擦拭,然后再用手摩挲,让壶体发光,出现本质美感。但古壶古物就没有必要去该头换面,留下古美感也是体现年龄的具证。总之要对具体对象具体对象具体正确处理,不能作一法律。
不要将茶渣长期存放在壶内的方法来养壶,虽然紫砂茶壶有越宿不馊之说,但时间稍长,仍然会发生异味,特别是夏天茶叶更易发酸发馊,这样会影响壶内茶山的形成和积累。把茶汤留在壶内阴干,日久累积茶山,也要注意适时适度分寸掌握,以茶汤不变质为宜。
台湾已有一套完整的符合台湾茶道的养壶。
黄墩岩编著的《中国茶道》一书就用壶养壶有如下文字:
壶的保养通称为“养壶”,养得目的在使其能善于“蕴味育香”,并使其壶能焕发本身浑朴的光泽。此乃由于陶壶有吸水性,若是长期吸附茶质,确“助茶”的功能。
对于茶道中人而言,养壶绝不是品茗的目的,但一把维护得法的茶壶,能够提升品茗目的之实践,却是被肯定的。
养壶就如同培养树苗般,掩苗助长则难免有失自然形成之功,所以养壶也不必急于一时,只有要平常多加使用并维护得法,就能如同接受天地自然滋养的幼苗,不必人为附加补养也可成器,而且更加珍贵。
  据《阳羡茗壶系》一书的记载,明代人收藏紫砂壶是:“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能使土与黄争价。”可见明代名人制作的紫砂茶壶,当时已是价值昂贵,而现代名人制作的紫砂茶壶,同样价值不菲。
下面是香港紫砂茶壶市场行情的参考价位。
     低档:10-50港元;
     中档:50-200港元;
     紫砂工艺员制壶:500-2000港元;
     紫砂工艺师制壶:2000-5000港元;
     紫砂高级工艺师制壶:5000-20000港元;
     紫砂工艺美术大师制壶:20000-500000港元。
     明代万历年间专制紫砂茶壶的工艺大师时大彬,他制作的一把高9厘米,底径10.5厘米的六方菱花紫砂茶壶,在香港的售价为38万港元。
     一把高27厘米,壶身铭文为“江上清风,山中明月,丁丑年大彬”紫砂茶壶,在香港的售价为48万港元。
     李仲芳,明代万历年间制紫砂茶壶大师。她制作的一把高12.4厘米的三瓣三足杯形紫砂茶壶,售价为22万港元。
     徐友泉,明代万历年间制紫砂茶壶大师,他制作的一把高7.7厘米的紫砂茶壶,售价为13万港元。
     陈鸣远,清代康熙年间制壶大师,他制的一把束柴三友壶,壶身由松、竹、梅三干枝束成,壶盖藏于柴束之中,天然浑成,构思奇特,售价为48万港元。
     惠孟臣,清代康熙年间制壶大师,他制作的一把高7.6厘米的朱泥圆紫砂茶壶,售价为35万港元。(李飞鸿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