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茶诗

>> 主页 > 茶文化 > 茶的典故 >
茶妈妈张淑珍的茶故事
时间:2010-07-22 15:27来源:未知 作者:李飞鸿 点击: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邬凡)在中国茶叶种植的历史上,人们一直认为茶叶只能在南方栽培。然而,商南县高级农艺师张淑珍女士经过几十年潜心研究,实践南茶北移,成功地将茶叶产地向北推移了300多公里,使地处北方的陕西省商南山区的百姓得以种茶致富,同时改写了2000多年来茶叶不能在北方生长的历史。

  张淑珍,中等个儿,身体微胖,虽然已经年近七十,但走起路来依然风风火火,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商南乡间的茶园依然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当地的茶农都亲切地称她为“茶妈妈”。当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茶山上为茶树剪枝。

  说起商南的茶故事,就要从张淑珍的个人经历谈起,因为她的确是商南茶树栽培的关键人物。张淑珍是学林业出身的,1961年大学毕业之后就到了商南县做了一名林业干部。那时的商南县,人民的生活还很穷苦。张淑珍说,她一直在想,怎么把自己所学的专业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她也曾经试着实验种植一些树种,但是没成功。

  “如何让山区的人们能够富起来,是我们林业干部的职责。我搞过生漆和油桐(种植),可是总觉得效益不太好。是不是可以再引进其它树种呢?”

  在放弃了生漆和油桐种植后,张淑珍并没有气馁。她开始潜心研究商南地区的植被,希望找到一种能够让老百姓摆脱贫困的经济作物。商南地处中国南北气候交界地带的秦岭山区,植被非常丰富,可是山路也非常艰险。张淑珍不畏艰难,几乎踏遍了商南的山山水水。她发现商南虽然是贫困山区,但群众特别爱喝茶。“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这个说法,就是当地人这种生活习惯的写照。

  1962年,张淑珍在距离县城50多公里的水沟乡搞林业普查时,在一块地里意外地发现了9株茶树。这一发现对她而言如同发现新大陆一样。她惊喜地认定,商南地区既然能长茶树,就一定能大面积地发展茶叶产业,商南人就能喝到自己的茶,而且还能通过种茶增加收入!从此,张淑珍开始了她的种茶事业。

  不过,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在种茶的开始阶段,张淑珍遇到了许多挫折。她说,刚开始种茶树时,几次引种都失败了。后来她发现,由于茶树对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比较敏感,所以对待茶树不能像其它树种那样粗放式地种植,一定要精心地“伺候”。直到1970年,张淑珍在苗圃中培养的茶树才收获了第一捧茶叶。

  “到了(19)70年采了3斤8两(合1.9公斤)茶。(后来就逐渐将 苗圃里的茶树移栽到山上,)因为将来发展茶叶,归根到底要在山上发展,不能在苗圃发展。山上种了2亩(约合0.13公顷)茶园,就成功了。”

  引进茶种和培育的问题都解决了,资金问题又突显出来。当时老百姓都很穷,让老百姓自己开辟种植茶园是不太可能的。张淑珍想到了政府,希望通过商南县政府的支持来大力发展茶叶种植。1972年,她到中国中部的湖南省参观茶园,看到当地百姓通过种茶致富,就回来向商南县的领导提议,发展茶园种植。她说:

  “(商南县)领导非常支持,(在考察调研后就)大批开辟茶园。在(19)72年,最多有2万名劳力上山劈山种茶。所以我们商南茶的发展,领导重视是关键问题。”

  然而,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南茶叶发展比较缓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县里的茶叶种植面积一直在460多公顷左右徘徊。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行,张淑珍感觉到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但当时,茶场都是分散经营,茶叶种植技术很难在茶农中间推广,农民也很难把握市场的准确信息,经常出现茶叶卖不出去的现象。于是,在1984年,张淑珍联合全县37个茶场,在县政府的支持下,组成了集生产、加工、经营一体化的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她自己任公司副总经理,第一次在商南的茶产业建设中形成了“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公司统一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全方位为茶农服务,架 起了市场与农户之间的桥梁,解决了农民种茶的后顾之忧。

  在公司的带动下,到2006年,全县茶园面积已经达到了4600多公顷,年产量超过50万公斤,产值达到2300万元人民币,茶叶成为全县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还先后研制出了“商南泉茗”、“商南珍眉”等系列的高中档茶叶,在市场上颇为紧俏。

  由于张淑珍为商南茶产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她曾被评为全国扶贫状元和全国劳动者模范,还获得过中国政府颁发给劳动者的最高荣誉――“五一”劳动奖章。不过,茶妈妈张淑珍把这些荣誉看得很淡。她说:

  “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从一个小姑娘到大学毕业,我应该回报社会。山区 人民的苦和穷也激发着我想办法让农民能够富起来。我认为茶叶是山区人民致富的一个好项目,我就积极推广。”

  现在,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在张淑珍的带领下,正在实现在山间、田间、林间以及路旁综合建园的目标。通过最近三年的科学实验,无性插枝种植技术取代了种子直播建园,商南县又扩建茶园2000公顷,不但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还使这些茶园成为退耕还林的示范园和无公害茶叶管理科技园,又一次让农民从中获益。

  张淑珍在谈到商南县茶产业今后的发展时表示:

  “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茶叶的质量。一方面(可以)增加群众的收益,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张淑珍告诉我们,她正在考虑引进更多的茶叶品种,比如福建的乌龙茶、铁观音,还有云南的普洱茶等。她希望将来的商南能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李飞鸿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