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禅通

>> 主页 > 茶文化 > 茶叶分布 >
世界名茶铁观音故里安溪
时间:2010-06-08 16:0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乌龙茶的代表。它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是我国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之一。其创制年代,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制茶学》载:“青茶(即乌龙茶)起源: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了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铁观音因品质优异,香味独特,各地相互仿制,先后传遍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乌龙茶区。20世纪70年代,日本刮起“乌龙茶热”,乌龙茶风靡全球。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等部分绿茶区纷纷引进乌龙茶制作技术,进行“绿改乌”(即绿茶改制乌龙茶)。目前我国乌龙茶有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四大产区,以福建产制历史最长,产量最多,品质最好,尤以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闻名于海内外。

 世所公认,安溪县是世界名茶??乌龙茶中之极品铁观音的故乡,所以提起铁观音,人们就会联想到安溪县,提起安溪县,人们就会联想到铁观音,似乎铁观音已成为安溪县的代名词。铁观音因安溪县而茂盛,因安溪县而香飘万里;安溪县也因铁观音而繁荣。由于铁观音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安溪经济的腾飞。今日铁观音故里安溪,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到处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铁观音故里安溪              

  安溪既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也是全国名茶黄金桂的发源地,又是福建省乌龙茶出口的基地县。安溪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品质优良,驰名中外。据《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龙凤名区”、“闽南茶都”之美誉。1995年3月,安溪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2001年,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县”,并被农业部、外贸部联合认定为“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2002年,又被农业部确认为“南亚热带作物(乌龙茶)名优基地”。2004年,安溪铁观音被国家列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自古“名茶藏名山,名山出名茶”。安溪铁观音就是由那种青山绿水、景色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出来的。

 一 独特的地理位置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的东南部,晋江西溪上游,北纬24°50′~25°26′,东经117°36′~118°17′,地处闽南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结合部,居山而近海,隶属历史名城泉州市。它东接南安县,西连华安县,南毗同安县,北邻永春县,西南与长泰县接壤,西北与漳平县交界。东西长74公里,南北宽63公里,面积3057.28平方公里。县境呈圆形,俗称“一块碟”,是泉州市地域最大的县。安溪县现辖24个乡镇、458个村(居),人口107万,是福建省主要的侨乡和台胞主要的祖籍地。在台、港、澳的安溪籍同胞和旅居海外的安溪籍华侨、华人,分布于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共有三百多万人。其中在台湾的安溪籍同胞就达二百多万人,约占台湾人口的1/10,超过安溪本土的一倍。

 二 优越的自然环境

 地貌 安溪境内多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安溪地处戴云山东南坡,戴云山支脉从漳平市延伸安溪境内,地表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安溪境内按地形地貌之差异,以湖头盆地西缘的五阆山至龙门跌死虎岭西缘为天然分界线,线以东称外安溪,线以西称内安溪。西北部山峦起伏,山峰林立,千米以上高山2461座,平均海拔700米以上。东南部地势较平缓,千米以上高山475座,平均海拔500米以下。安溪群山环抱,峰峦叠翠,甘泉潺流,河谷、盆地串珠般地分布于西溪、蓝溪两岸,草木繁茂,四时花香,古有“龙凤名区”之美誉。

 气候 安溪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光、热、水资源丰富。外安溪海拔较低,年降水量1600~2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9.5~21.3℃,相对湿度76%~78%,年日照2000小时左右,无霜期350天。内安溪海拔较高,年降水量1800毫米,年平均气温17~18℃,相对湿度80%以上,年日照1850小时,无霜期260天。这里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季节性变化明显,具有相对低温、高湿、多雾的气候特征,为铁观音的生长和优异品质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更难得的是,安溪虽近海,却有崇山峻岭相阻隔,不受海风侵扰。在整个小气候区内,茶区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没有污染。这种独特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铁观音的生长和优异品质的形成。

 土壤 安溪山地辽阔,植被良好,土壤肥沃。全县山地面积330万亩,以红壤为主,土壤的pH值在4.0~5.5之间。土层深厚,土质松软,保水性能好,有机质含量较高,矿物质营养元素丰富,锰、锌、钼含量也较高。有的茶园在深80~100厘米的土层里含有一定数量的呈半风化状态的碎石块。这种土壤不仅十分适宜铁观音的生长,而且为铁观音独特的色、香、味起了重要作用。

  三 悠久的种茶历史

  安溪是个千年古邑。考古发掘表明,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安溪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周时安溪为闽越地,秦时属闽中郡,汉初属会稽郡,三国时属吴之建安郡,晋代为晋安郡,隋唐时属南安县。唐咸通五年(864年)置小溪场。五代后周显德二年至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以小溪场和划出毗小溪场的南安近地正式置县,并以境内溪水清澈之意命名为清溪县。宋宣和三年(1121年),另取溪水安流之意,改称安溪县,沿袭至今。


 安溪种茶始于唐末。当时翰林学士韩有诗曰:“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五代时,种茶逐渐发展,已将茶作为礼品赠送。开先县令詹敦仁在五代时受龙安岩(今龙门镇溪内村)悟长老惠茶,作此代简:“泼乳浮花满盏倾,余香绕齿袭人清。宿酲未解惊窗午,战退降魔不用兵。”宋代,安溪不论寺观或农家均已产茶了。安溪蓬莱《清水岩志》载:“清水峰高,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崆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得与补茶经焉。”五代越王钱的幕僚黄夷简,在北宋统一中国时,曾称疾退隐安溪别业,其山居诗有:“宿雨一番疏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到了明清,安溪茶叶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并有了名气。明嘉靖《安溪县志》载:“茶名于清水,又名于圣泉”,“茶,龙涓、崇信(今龙涓、西坪、芦田)出者多”,“茶产常乐,崇善等里(今剑斗、白濑、蓬莱、金谷)货卖甚多”。安溪八景之一“阆岩夕照”的阆苑岩大门,至今尚留有“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的对联。可见当时茶叶生产已遍及内外安溪。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明代,安溪茶农发现与创造了茶树无性繁殖法。明代以前,我国茶树均采用种子直播的有性繁殖法,茶树容易变种。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前后,安溪茶农从茶树枝条压在土壤中能生根发芽得到启发,创造出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因而,安溪成为了中国茶树无性繁殖的发源地。明末清初,安溪茶农又创制了乌龙茶。乌龙茶是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的半发酵的特种茶。乌龙茶采制工艺的诞生,是对我国传统制茶工艺的又一重大革新。后来,安溪茶农发现了名茶铁观音。特别的乌龙茶制作工艺、独一无二的铁观音,奠定了安溪作为中国名茶之乡的地位。

 四 茶树良种的宝库

 “安溪之山郁嵯峨,其阴长湿生丛茶。”这是明末清初的名士阮 锡在《安溪茶歌》中写下的名句。安溪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生长着许多野生茶树。1957年,在安溪县蓝田乡福顶山森林中,曾发现一群野生古茶树,其中一棵最大的树高6.3米,胸围18厘米,树幅2.7米。1961年,在安溪县剑斗镇水拔头山森林中发现了许多野生古茶树,其中最大的一棵树高6.5米,胸围58厘米,树幅3.2米。此后,还在安溪西坪、福前、祥华、官桥等乡镇的森林中陆续发现了野生古茶树。经茶叶专家鉴定,这些野生古茶树树龄已有1000~1200年,是研究安溪茶叶与茶文化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这些野生古茶树经过安溪茶农长期的驯化、选育,已培育出许多茶树优良品种。目前已收集的茶树品种达54个,其中不少品种是我国茶树名、优、特、稀品种和适制乌龙茶的王牌品种。1984年全国第一批审定通过的30个茶树良种中,安溪县占了6个,即铁观音、黄(黄金桂)、本山、毛蟹、梅占、大叶乌龙,被誉为“茶树良种的宝库”。铁观音、黄、本山、毛蟹已成为安溪县四大当家良种,亦称为“四大名茶”,其中以铁观音最为著名。

 铁观音茶树的形态特征十分显明。其植株为灌木型,属中叶类,迟芽种。树姿开张,枝条斜生,稀疏不齐;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叶质厚脆,叶片波状,略向后翻;叶齿疏钝,芽梢肥壮,嫩芽紫红;开花较多,结实率高。萌芽期在“春分”前后,停止生长期在“霜降”前后,一年生长期7个月左右。铁观音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根系欠发达,分枝性能低,有“好喝不好栽”之说。因此,只有良地、良种、良法,才能获得高产优质。

 五 茶文化的旅游胜地

 安溪置县历史悠久,境内山川秀丽,文物古迹众多。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游历安溪,并题名“清溪八景”。全县被列入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五十多处,其中著名的有国家4A级名胜风景区清水岩、名冠八闽的安溪文庙、历史悠久的安溪城隍庙、清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故居等。近几年来安溪大力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具有茶乡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先后投资建设中国茶都、茶叶大观园、茶叶公园、生态观光茶园、铁观音发源地遗址等旅游景点,推出休闲度假、名胜古迹旅游、茶都观光、生态茶园探幽等四条旅游线路。安溪茶文化旅游线路已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了。

 安溪清水岩 安溪自建邑起始,就是闽地重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尤其当地浓郁的闽南文化特色,使安溪别具魅力。

 据相关史料记载,佛、道两教传入安溪始于唐代,至唐末,二教在当地已拥有大批宫庙寺院。历史的发展让佛、道两教在中华文化中越来越趋融合状态,所以当地出现了不少综合体现佛、道二教特色的庙观,清水岩就是这其中的翘楚。千年古刹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部的蓬莱山上,这里奇峰耸秀,怪石嶙峋,鸣泉清澈,岩壑幽奇,古木奇树参天。闽南地区尊称为“乌面祖师”的清水祖师陈普足就曾在这里修炼,并圆寂于此。清水祖师又称麻章上人,生前是北宋时期的名僧,圆寂后被奉为神僧,在闽南和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有众多的信奉者。

 这里的古迹建筑异常精彩,主要包括寺庙建筑和摩崖石刻。其中蓬莱祖殿依山临壑,呈独特的“帝”字型结构,楼阁连缀,气势恢弘。相传共有99间房子,面积达3200平方米。整座建筑红墙绿瓦,装饰精美,最能体现闽南特色的是凌空欲飞的屋檐。

 清水岩有摩崖石刻、碑刻等共二十多方,时间从宋代至今,书体有楷、篆、隶、行,不乏珍品。

 安溪文庙 安溪文庙坐落在县城南端,背靠凤山,前滨蓝溪,建筑宏伟精美。文庙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建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元至正十四年(1344年)毁于兵乱,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重建,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再毁于倭寇。至清康乾年间,经过了数次较大规模的维修,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大成殿是庙宇中的主体建筑,如意斗拱,纵横交错,丹墀、蟠柱精工雕刻,木雕繁复富丽,栩栩如生。闽南妖娆多姿的独特建筑风格,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地展现。

 安溪八景 安溪风光如画,山水幽奇,地处县城附近的安溪八景最为可观。现录明万历进士秦钟震的“清溪八景回文诗”,让我们可从中领略八景的迷人之处。

 中国茶都 创建于2000年的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是我国首家集茶叶贸易、信息交流、茶文化研究、旅游、科研为一体的茶业新都市,也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功能最全、品位最高、效益最广、影响最远的茶叶批发市场。2001年10月,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被农业部批准为定点市场。茶都位于福建省安溪县城关南大门,地处闽南金三角,紧邻厦门经济特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国道、省道、漳泉铁路在此交汇,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捷。茶都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占地面积250亩,总投资5亿元,有十多座庭院花园式建筑,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1200间商铺,两个茶叶交易大厅,1600个摊位和一万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还建有茶叶精品展厅、茶都客运站、茶都酒店、茶文化博览馆等。设立了茶文化研究中心、茶叶质量检测中心、茶科技咨询服务中心,还有电子商务网站、仓储、居住、物流派送等一应俱全的多功能设施。它不仅是个茶叶专业市场,而且是茶文化旅游、传播和交流的一个新的巨大平台。茶都除经营安溪铁观音等名茶外,还经销全国各地各类名茶,以及各种茶具、茶包装、茶机械、茶食品等。2003年,这里茶叶交易量达一万多吨,交易额6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展现了安溪现代茶业的形象。

 茶叶大观园 茶叶大观园位于凤冠山山麓、凤山风景旅游区内,与千年古刹东岳寺、城隍庙、凤山弥勒大佛联成一体,是一座依山而建,富有时代气息的仿古园林。园内荟萃世界各地及中国名贵茶树品种53种,并建有茶艺馆、茶史馆、茶作坊、碑林、休闲茶座等,茶业大观,尽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