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对妙玉的身世,通过林之孝家的和邢岫烟之口,做了清楚的介绍。刘心武先生读出妙玉的身世有谜,谜在哪里呢?据说谜出在十八回。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介绍妙玉,王夫人不等说完,很痛快做出了决定。于是谜出来了,一向做事稳重的王夫人,为什么这次这么痛快?曹雪芹在传达一个信息:王夫人知道有妙玉这个人,并且与妙玉家是好友世交。有意收留了妙玉。
王夫人处事稳重不假,请妙玉的决定下得痛快也不假。但是,刘心武先生忽略了当时的环境与气氛。书中写到:......此时王夫人那边非常热闹,......连王夫人并上房丫鬟等众,皆一时不得闲的。宝钗便说:咱们别在这里碍手碍脚,找探丫头去。......王夫人等日日忙乱。
在这么忙乱的时侯,听林之孝家的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情况,虽没说完,可也差不多了。不快点决定行吗?这不很正常吗?这有什么谜的呢?
再者说,从文中林之孝家的介绍的妙玉,并没提及是王夫人指示去找,怎么就这么巧?王夫人也认识?这种说法合理性在哪?说得也特玄了!怎么能令人信服?
谜还出在四十一回。这回说贾母带着刘姥姥和小姐一邦人,到栊翠庵妙玉处喝茶。当妙玉献上茶时,贾母说:我不喝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
于是谜出来了?妙玉为什么知道,贾母不喝六安茶。谜的结论是,妙玉的家和贾家非常熟,有交情,交往多,连家属来往甚密切。密切到贾母不喝六安茶,妙玉都记着。
朋友世交,在那个年代,家属是轻易不出面的。只有近亲,来往才多。如不是亲戚,朋友世交,在红楼中,女眷串门坐客的有吗?就是坐客,献上茶,不喜欢不喝就完了,又不是在人家去解渴解馋!再说啦,就算有世交,贾母来往也是和妙玉的祖辈,祖辈就是知道贾母不喝六安茶,妙玉的父亲有必要知道吗,就算父辈知道,父母死前有必要告诉妙玉贾母不喝什么茶么?就算告诉过妙玉,妙玉记这些有什么用?她知道后来去贾府么?知道贾母有朝一日来品茶?所以,刘心武先生搞的这个谜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而另一位红学大家苏芩先生指责说:刘心武先生这些论调实在是神经过敏了。
苏先生怎么看呢?主要说了两点:1贾母年岁大茶量大,爱吃度数高的茶,六安瓜片口味簿淡不喜欢。2贾母与妙玉是旧相识,三番五次光顾栊翠庵。而妙玉有心,对贾母爱好习性了解于胸。
苏先生这些看法对吗?
首先说茶。六安茶是名录茶,六安瓜片润肺清热最能消火!不是口味簿淡,沏此茶用量不宜过多,体弱和老年人,饮用不宜过浓,过浓是容易泻肚的。所以,尽管六安茶名贵,贾母是不吃的。那为什么沏的老君眉贾母吃呢?老君眉又称寿眉,是福建产的名白茶,现名谓之白牡丹。四十一回书中写道,贾母只吃了半盏递与刘姥姥尝,这个动作至少说明贾母认可或欣尝这老君眉,刘姥姥吃后怎么说呢?刘姥姥说:好是好,就是淡些。这就印证就是因为淡了些贾母才认可或欣尝。刘姥姥接着还有话:再熬浓些就更好了,贾母和众人都笑起来。为什么笑?刘姥姥说了外行话!
贾母和妙玉是旧相识吗?贾母是三番五次去光顾妙玉的栊翠庵吗?我们还是看书吧。从书中二十二回得知,自二月二十二众姐妹住进大观园到三十四回己进盛夏,书中没写贾母进过大观园。贾政毒打宝玉后,才有贾母去了怡红院。到三十八回史湘云请贾母等人吃螃蟹,才有贾母进大观园的描写。贾母来到藕香榭,过竹桥,又命人念对子,又抬头看匾,这些描写说明贾母是第一次到这来。四十回有这样的描写: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这说明贾母是第一次进薛宝钗的蘅芜苑。不再列举,贾母至此初来藕香榭和蘅芜苑,怎么会三番五次的去一个庵堂会见一个带发修行的妙玉呢?
还有,就这次品茶,黛玉怎么看妙玉呢?黛玉知她天性怪僻,不好多说,亦不好多坐,便约宝钗走出来了。你看,连年岁相近妙玉喜欢的黛玉,亦不好多坐,一个老贾母会三番五次的来?
再看!贾母要回去,妙玉什么态度,书中写道: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不等贾母走远就闭门了,就这种态度,贾母会三番五次的来?
那如何解读贾母和妙玉这两句对话呢?贾母说:我不喝六安茶。突显贾母以主恃傲的不客气态度。并且说这句活时妙玉已经把沏好的茶端出来了!不是在沏茶之前。这分明有种突然袭击的味道。如果妙玉端出来真是六安茶,马上就来个不好下台。
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一个笑道写出了妙玉自信。知道,说明妙玉是予先有考虑:你老了,六安茶再好不适宜你吃。为什么沏老君眉呢?这是名白茶呀!淡些适宜老年人吃。尤其是它有一个老年人喜欢的吉祥名子,老君是太上老君,是长寿的典范,老年人能不喜欢吗?聪傲、自信、不卑又不失礼数的妙玉跃然低上。(李飞鸿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