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茶诗

>> 主页 > 茶文化 > 茶的典故 >
茶叶故事:卖茶叶的女人
时间:2010-07-22 16:07来源:未知 作者:李飞鸿 点击:

我的家乡不产茶,但茶和烟是客人进门后要在第一时间内找到的东西。有的客人不抽烟,但似乎从没有人拒绝接过茶杯。早些年,主人因自己不能辨别茶的优劣,在给客人泡上茶后会解释说这是多少钱一斤的茶叶,唯恐客人因口感不好而觉得怠慢。实际上茶因非当地所出,也不大容易买得到,有时客人来了茶叶罐是空的境况也是有的。所以在年复一年靠“割麦插禾”为生的乡邻眼里,茶叶相对油盐来说是稀有而奢侈的。
        

   那个卖茶叶的女人是哪一年开始出现在村子里的,已没人能说得上来。只知道从某一年开始,她便年年夏秋时都要到村子里来。
       

   一条长辫子、一双解放鞋,卖茶叶的女人挎着装满茶叶的篮子,不急不慢地挨家挨户吆喝:茶叶!卖茶叶!看到有人张望,就会敏感地停下来问:要不要茶叶?这是她最初到村子里来的样子。对卖到家门口的茶叶,乡邻们都表现出莫大的兴趣,谨慎的心理又让他们总要先邀上三五个人来“共同鉴别”,还提出了平常购买时不敢说出的要求:能不能先泡上喝喝看?卖茶叶的女人欣然同意,于是茶叶在开水的浸泡中舒卷开来。后来有人买了,并不是真的判断出了茶叶的质量,而是家中确实没有了茶叶,价钱也确实比上街买要便宜,更重要的是那茶叶足称:四两就是四两,半斤就是半斤……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都愿意在卖茶叶的女人手中买茶叶。
       

   卖茶叶的女人总是脚步匆匆,从一个村子走向另一个村子。关于她的故事也在村子里传说开来:她住在几百里外的一个山村里,那里还没通公路,东西的搬运基本全靠背篓。山里除了茶叶,只出产土豆和玉米等。米面油等则要用钱买,或用背篓将土豆和玉米背下山来进行物物兑换。而当地最值钱的茶叶,因地处偏远常常不能及时卖出而错失了高价的时机。面对这样的境况,卖茶叶的女人和同村三四个人一起,产生了自己把茶叶运到山外去卖的想法。肩挑、背篓背,几个人在一村人的期盼中走出了大山。一路忍受司机的白眼、乘客的嫌怨,辗转五六次车后,把自己辛苦采摘、辛苦炒作的茶叶运到目的地。住当地最廉价的旅社,每天从日出走到日落,只跟人家说:这茶叶是我们自己摘的,自己炒出来的……总是只有这样简单的一两句话。
       

    渐渐地,卖茶叶的女人再到我们村子里时,连这样简单的话也不用讲了。有人看到她就会大声地把叫到家门口,问去年买的那种价位的茶还有没有或者有没有更好的茶。卖茶叶的女人和乡邻拉家常时也说:出门在外,什么都要花钱。有时碰到还价还得厉害的也要卖;毕竟每天都有开销;曾经收到了假钱想哭……有一次竟也为达成生意用茶叶跟人换了几斤棉花,说是带回去给老人孩子缝棉袄。岁岁年年中,卖茶叶的女人行走在乡邻的视野中,她用她的行走丰富着人们对茶叶的了解,丰富着自己的经历,也丰富着别人的生活。
       

    后来,村子里也有人开始从事茶叶的贩卖。卖茶叶的女人来的次数就少了些。几年前我离开家乡后,就不曾再见过卖茶叶的女人。直到去年年初巧遇了一位来自卖茶叶女人家乡的茶商,随口问起,才得知卖茶叶的女人早已在几年前就开办了自己的茶场,专门在当地从事鲜叶的收购和加工,成为了当地很有名气的茶叶批发商了。

(李飞鸿摘录)